在生涯挺忙碌的時候礙於人情壓力也想嘗試看看累積經驗,就擔任了輔導與諮商實習課的老師。這門課一門抵三門,同學在課前到課後都有許多問題待解答,事情待處理,花費的時間心力著實不少。但就當作跟同學們結緣,學有所長總是要回饋社會,增加現職和代理老師們的輔導知能,也是善事一樁。
雖然課程六月初就結束,碰到疫情和同學個人因素,自己也忙著論文和搬家,直到今天才交出成績。感謝系上的通融,佩服和祝福同學們都能順利完成學業:)
在生涯挺忙碌的時候礙於人情壓力也想嘗試看看累積經驗,就擔任了輔導與諮商實習課的老師。這門課一門抵三門,同學在課前到課後都有許多問題待解答,事情待處理,花費的時間心力著實不少。但就當作跟同學們結緣,學有所長總是要回饋社會,增加現職和代理老師們的輔導知能,也是善事一樁。
雖然課程六月初就結束,碰到疫情和同學個人因素,自己也忙著論文和搬家,直到今天才交出成績。感謝系上的通融,佩服和祝福同學們都能順利完成學業:)
回想十年前初入教育職場,充滿熱血活力時間卻缺乏經驗,雖然是新的職位沒有前人經驗,在努力讀書和尋求督導的協助之下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模式。
在跟不同的老師互動後慢慢發現年資不同、個性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工作方式也不同,我覺得撇開個性和環境不談,年資的確是有影響的。
孩子終於能上幼兒園,心情很矛盾,很開心獲得自由和休息,專心做事效率高,但也捨不得孩子是否可以適應新生活和學習。
其實我是贊成晚些讓孩子去學校的,只是個人生涯和經濟的考量,加上他需要學習團體生活和接受更多刺激,還是得送孩子去。
小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家裡能夠如何不同,期待著父母也羨慕著別人。父母很忙碌物質很充裕的希望父母多些陪伴,父母給很多陪伴的羨慕別人有父母給的充裕物質,想要的永遠很多,這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也是痛苦的根源。
成為父母後,才發現原來許多時候也無法成為「理想」的父母,只能成為「夠好」,甚至「差強人意」的父母,因為育兒生活中的挑戰、變數實在太多,絞盡腦汁見招拆招和勤於學習還是會有許多無奈、崩潰、難過、生氣的時候。這時候只能深呼吸,告訴自己已經努力了,給出當下最好的了,同時發現其實自己的父母也非完人,也很努力地扮演「夠好」的父母,給出當下能給的最好了。
我的研究對象是不容易找到的,招募一個多月終於順利找到人和完成一部分了,真的很感謝老師、朋友和學弟妹的幫忙🙏
另外也要感謝家人協助照顧寶寶和家事,我常常最早到最晚走還有無數個早上假日都是家人幫顧小孩才能完成的❤️
雖然在現代社會,仍然有許多人的生活條件和以前一樣,甚至更艱難。
有單親爸爸或媽媽兼三分差較難陪伴和正向管教孩子,有媽媽一邊工作一邊帶著一歲以下的嬰兒,有回家還有另外一個三歲以下的孩子和小學的孩子,有工人家庭幾乎不帶孩子出去走走,連公園或家樂福都是非常難得,有阿嬤帶許多孫子還要工作和照顧家庭因為父母是身心障礙者、離婚甚至死亡,有阿公負起父母的責任照顧孩子因為父母離婚、重病甚至死亡,這些家庭多少有創傷的過去,像是家人意外死亡,而將情緒出口壓抑變成疏離、過度控制或者任意發洩成暴力。
這次去上次沒看到的另一邊,看到漂亮的孔雀開屏🦚,還有各種鳥類,大概連假許多攤販也有開放。
最近寶寶一直希望玩水,驚喜的看到淺水池有水,自然加入開心戲水行列。雖然人多但動物園和淺水池很大,很適合溜小孩👍 回來也終於翻開閒置很久的動物書籍來翻閱😄